接近財神爺〉培養理財觀念 從小紮根

2011031321:43


 

〈接近財神爺〉培養理財觀念 從小紮根

圖/古曉茵

圖/古曉茵

文/楊偉凱

2011/03/08自由時報

孩子長大後的價值觀、習慣及行為模式,很多都是來自於孩童時代的養成,理財行為亦同……

教育專家常說「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這論調聽起來有點誇張,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孩子來到世上,就是一張白紙、一塊璞玉,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父母如何雕塑、如何教育。孩子長大後的價值觀、習慣及行為模式,很多都是來自於孩童時代的養成,理財行為亦同,因此,父母不能忽視從小培養孩子理財觀念的重要性。

理財不等於投資,舉凡如何賺錢、花錢、省錢、借錢、存錢及投資等等,都是理財的範疇,只是孩子的理解力及體驗,隨著年齡而不同,因此,理財教育也應隨之調整。父母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給予孩子不同的理財教育,循序漸進地教導孩子學習理財。

<理財要趁早>愈早開始 愈有深遠影響

學齡前兒童的理財教育重點,在於教導孩子避免浪費、了解金錢的意義、認識錢幣、延後滿足及學習交易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觀念或行為,對於孩子長大後確有著深遠的影響。

現在因為孩子生得少、生得晚,所以父母都很寵小孩,成為名副其實的「Yes man」,孩子只要一開口,父母多半是有求必應,這樣會造成孩子習慣想要什麼東西,就馬上要得到,無法等待,當然也不會珍惜得來的物品。

舉例而言,有位演講的聽眾曾告訴我,她的女兒念高二,開口向她要求買iPhone,她不同意,女兒就離家出走,歸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太寵小孩了,導致孩子無法接受父母否定她的要求。當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小的時候會以不吃飯、哭鬧要脅父母,長大後就會以離家出家或傷害自己來要脅。

孩子上了國小之後,是理財教育的重要階段,因為學校已經開始教導基礎數學,而且理解力及成熟度也更加足夠,父母應該花更多時間來教導孩子理財。

例如開始給孩子零用錢,並要求孩子記帳、學習如何分配零用錢及壓歲錢,並開始儲蓄、學習聰明的消費(比價、殺價、分辨價格及價值)、了解錢的來源及父母如何賺錢等等,同時也應該教導孩子存錢,開始認識銀行及相關金融知識。

<把握機會>從生活著手 從小處教育

父母想教孩子學理財,並不需要像學英文、學鋼琴或學習專業科目,把孩子送去補習班或理財營,只要從生活中學習即可,因為理財行為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父母要先知道什麼階段該教什麼,以及用什麼方法教。

舉例而言,要教孩子學習交易,到超商買東西、坐計程車,就讓孩子學習付錢及找錢,剛開始父母在旁邊觀察,等孩子有了幾次經驗,而且都能正確無誤,接著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行交易,父母也多了一位可以跑腿的小幫手。又如帶孩子去大賣場買東西時,就可以教孩子如何先列出購買清單、決定預算、先蒐集折價券、到特價區或利用關門前一小時購買折價商品等等。

此外,父母也可以利用玩遊戲及閱讀書籍,來教孩子理財。孩子天性就愛玩,對於各種遊戲都充滿興趣,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遊戲——大富翁,就非常適合國小的孩童,其中蘊藏很多的理財觀念,包括錢要投資土地及房屋、要選擇投資報酬率較高的地段、人生際遇無常,身邊必須留點現金,否則就必須出售資產,最後可能走上破產之路。

藉由閱讀書籍也是吸收理財知識的好方法,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從小閱讀的習慣,可說是一舉兩得,不過,父母得花點時間,幫孩子挑選適合的書,因為學校很少會有理財相關的書籍。

最後,「機會教育」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觸到各種理財行為,父母應該趁機做一下機會教育,孩子就會印象深刻,下次再遇到相同狀況時,他就會記得父母曾告訴他該怎麼做。

<家長的責任>完整理財教育 傳家傳世

孩子在學習理財的過程中,犯錯是必然的,就像大人在學習投資時,賠錢是必經的歷程,當孩子有偏差的理財行為,父母一定要立即糾正,絕不能認為孩子小無所謂,或以為孩子聽不懂,等長大再說,事實上,孩子的理解力遠比父母想像地還高。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是幾歲,應立即正視理財教育的重要性,過去沒做好的,盡量設法補正。教孩子學習理財,倒不是奢望孩子長大後能回饋父母,最基本的動機應是讓孩子長大後經濟能夠獨立、在複雜的金融環境中不會受騙、以及有能力應付週遭與財務相關的問題。

理財教育的重責大任,最後還是會落在父母身上,因為學校教育缺乏,社會教育又參差不齊,試問父母應該留給孩子什麼?答案不是很多錢、不是房子,而是完整的理財教育。

<作者小檔案>楊偉凱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畢業,曾擔任瑞士銀行產品策略暨顧問服務部副總裁、匯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及英商渣打投資顧問總經理等職務。

一直以來身兼兩個身分,一是金融投資專家,另一是暢銷書作家。有多本著作,最近出版《孩子學理財的第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