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

2011070514:01

 

分類:藝術治療
 


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

Hugo/幼稚園中班

精神科 張梅地 藝術治療師(95年8月)

無論對成人或是兒童,美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學會如何裝飾生活是一件看似簡單卻又極易被忽略的事。 美國萊斯里大學 ( Lesley University)表達性藝術治療教授 Paolo Knill 認為 : 當一個想像事件,藝術動作或藝術作品能引起以身體為根源的感覺回應,即是一種 “動人的”“讓人屏息” 的美學回應。

美感教育的真正任務是把孩子們潛在的審美能力發展出來,形成一種判斷力。藝術和人文奠定了一個國家的文明與進步,由其人民對美感的重視可輕易得知一個民族之文化水平﹔舉例來說 : 十九世紀的英國,以設計為內容作為國民教育中的美術教學。而日後英國的工業發展就是在這樣的教育基礎下扎根。

愛美的本能其實是有科學佐證的。轉載自《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2004年10月號的一篇與美感相關的文章中指出: 愛美是人的天性。嬰兒雖然不會說話卻能用眼睛表達他們對美的看法。研究顯示嬰兒和成人的美看法,有很高的相關性。比較大學生和初生嬰兒對美的看法發現: 兩者沒有顯著差別。對於美感教育,知名建築學者漢寶德曾提及兩個重點:

1.美感是天賦的本能,漢寶德認為人人都有認識美的潛能;但是對美覺察的能力是有差異的,與智力一樣,生來並不平等。

2.美感的本能需要培養才能發揚光大。對於美感的領會能力雖然有個別的差異,但都有培養的空間。

依據這兩個體會,漢寶德認為 : 因為智力與美感是兩條不同的軌道。一個現代國民應同時接受知識的教育和美感的教育。

此外美感訊息和情緒也有很大的關聯性﹔字典中對美的定義為 : 一種感官的快樂或精神的愉悅。對古希臘人而言,美就像是直覺。藝術治療以繪畫、詩、故事的創作外化兒童問題使他們能更客觀的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雖然藝術治療重點不在於鼓勵兒童創造美麗的作品,但許多兒童卻會利用美感訊息的創造與接收來作為紓發情緒的管道,這種美感滿足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孩子們經由這些美感的展現獲得自信並提升自我的認同。 “Art is healing " (藝術即是治療 )便是利用人類與生俱來對美的感受力作為其自我治癒的能力。

精神科 兒童藝術治療團體 服務洽詢專線 3121101-6802 陳淑珍小姐。